成都社区工作者"串门一ha"活动促治理经验互鉴

2025-05-09

        乡村网四川讯(通讯员丁穆松)2025年5月9日,由成都市城乡社区发展治理促进会主办的"串门一哈"社区治理经验交流活动在彭州市葛仙山镇花园村"有花人家"农家乐举行。成都市城乡社区发展治理促进会副会长岳付飞、党支部书记王亚西,花园村党总支书记杨岑、副书记钟大春出席活动,施淇羚担任主持。来自高新区、天府新区、东部新区、锦江区、武侯区、金牛区、温江区、郫都区、龙泉驿区、新津区、都江堰市、崇州市、彭州市等13个区(市)县的40余位村(社区)党委(总支)书记齐聚一堂,通过主题研讨、实地参访和案例分享共探城乡融合发展新路径。

mmexport1746799193458_edit_48568750130950.jpg

基层治理的"中医智慧"

活动开场,岳付飞副会长以"中医诊疗"妙喻治理创新:"过去基层治理像西医靶向治疗,现在更需要中医望闻问切。既要精准把脉民声,更需开出固本培元的治理良方。"他强调,"串门一哈"正是通过跨区域经验共享,推动基层治理从单点突破转向系统施治。

mmexport1746799224307_edit_48423854569651.jpg

乡村振兴的"花园蝶变"

杨岑书记以"党建引领乡村振兴"为主线,揭开花园村从软弱涣散党组织到示范村的逆袭密码:通过打造"仙山花园"农产品品牌提升附加值、构建"电商+合作社"销售网络、开发农耕研学旅游线路三大举措,实现集体经济年增长300%,村民人均增收1.2万元。钟大春副书记分享的"小手拉大手"治理模式引发热议:"我们让儿童担任'小河长''文化小使者',通过'仙童善治'带动200余个家庭参与社区事务,真正实现治理薪火相传。"

mmexport1746799329737_edit_48274170481114.jpg

痛点破解的"头脑风暴"

在"书记问诊"环节,针对"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的平衡艺术""老旧小区改造中的居民动员"等共性难题,与会者展开激烈交锋。杨岑书记提出的"文化IP赋能资源整合"策略引发共鸣:"我们挖掘葛仙山道教文化,设计'仙小童'IP形象,开发系列文创产品,让传统文化成为乡村振兴的流量密码。"

mmexport1746799359567_edit_48215788637960.jpg

科技赋能的"治水样板"

实地参访环节,全国基层十大治水经验点位——花园村河长工作站展现硬核科技。通过"智慧治水"系统实时监测19项水质指标,配合无人机巡河和AI预警,实现"问题发现-处置-反馈"全流程3小时闭环。锦江区水井坊社区书记蔡丽英感叹:"'人防+技防'模式使治水成本降低40%,这样的数字化治理值得推广。"

mmexport1746799385010_edit_48125596129348.jpg

全域联动的"成都方案"
活动尾声,王亚西书记总结指出:"花园村的实践印证了党建不是抽象概念,而是要转化为群众触手可及的幸福。"据悉,"串门一ha"品牌自2023年启动以来,已形成"线上案例库+线下工作坊"双轨机制,累计促成47个跨区域合作项目,孵化出"星空夜话""院落信托制"等23个创新案例。2025年将重点打造"城乡治理共同体",推动成都全市2300余个村(社区)实现资源互通。
本次活动在彭州市委社治部、葛仙山镇党委指导下,由彭州市税哥同行工作室指导支持,葛仙山镇花园村"有花人家"农家乐全程保障会务。与会人员实地考察了袁庄民宿集群、党群服务中心和"仙山花园"智慧社区等点位,亲身感受"推窗见田、开门见绿"的公园社区新图景。

mmexport1746799394235_edit_48082423845563.jpgmmexport1746799417254.jpg

分享
下一篇:这是最后一篇
上一篇:这是第一篇